值得借鑒的閱讀培養方法。有一位差不多4歲的小女孩,剛上幼兒園小班,老師便發現了小女孩的過人之處:一下課就跑到教室的閱讀角,捧起繪本就看。老師一開始以為她只是“玩”繪本,沒想到是真的會讀,不僅能看懂,還能把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后來老師還發現,小女孩的書包,幾乎每天裝著不同的繪本。小女孩的媽媽說:“每天早上出門前,孩子都會往書包放一本書,被阻止時總會哭鬧不上幼兒園,后來父母讓步,孩子才愿意繼續上學。孩子的理由是——已經把課室的繪本全部讀完了。”/ / 這位媽媽是我認識的一位老師,孩子1歲就開始聽媽媽讀書,后來孩子2歲時不讓媽媽讀,而是開始喜歡自己看,興趣十分濃厚。2010年,日本兒童學者大城昌平等人經過研究發現,經常閱讀的孩子,其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發育很好。前額葉皮質跟什么有關系?/ / 前額葉發育良好的,孩子的注意力較好;前額葉發育良好的,孩子不太容易情緒崩潰;前額葉發育良好的,孩子的行為不容易沖動;前額葉發育良好的,孩子的記憶能力較好;前額葉發育良好的,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好……看看!這便是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奇妙之處。對于孩子的閱讀培養,上面那位老師媽媽跟我總結了3點,我覺得有借鑒價值。這三點如下:1、只要孩子喜歡翻書,家人從不阻止從嬰兒期開始,經歷手敏感期和嘴巴敏感期時,小女寶喜歡翻書,也喜歡撕書、咬書,家人從不會阻止。當然,一些珍貴的書會被收起來,媽媽也會給寶寶帶回一些咬不爛、撕不壞的書。大人不阻止孩子翻書,除了從小多讓孩子接觸書,目的是培養一個氛圍——翻書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Guy Winch說,當孩子總是在某個事物上經歷指責和內疚情緒,會對這個事物產生不安情緒,孩子未來也不太容易喜歡上。所以,我們在小朋友的閱讀培養過程中,也盡量不要讓孩子產生不安情緒。/ / 這位老師媽媽,有一次帶著當時差不多2歲的女寶寶逛街,小女娃看見書店就跑了進去,看到什么書都翻。這時旁邊的服務員提醒孩子的媽媽:“小心別翻壞了”。這位媽媽說:“沒事,翻壞了我們買!”她解釋說,不想孩子從小在閱讀上有不愉快的經歷。想想不無道理,我們假設,當這位媽媽聽到服務員說 “小心撕壞了”,繼而拉著孩子往外拖,小娃兒想必會哇哇哭……最終會讓大人孩子的情緒受影響。這位媽媽自我調侃說:“自從孩子出生后,大人再也不會發愁要買什么書,因為每次上街,孩子都會幫他們(挑)好了……”2、把閱讀變成了“獎勵”,讓孩子以閱讀為自豪小女孩從小到大,每一次表現良好時:比如主動收拾玩具、拿著拖把掃地、搓洗小襪子……甚至是倒水給媽媽喝,媽媽都會給予獎勵——給孩子讀一個故事或獎勵一本新繪本。在媽媽的熏陶和引導下,小女孩從小便覺得閱讀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 事實上,背后是“暗示”的心理作用。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當孩子在成長中做出了積極行為,媽媽獎勵孩子閱讀,孩子以后每次接觸閱讀,便會有愉悅或自豪的感受;相比之下,倘若當孩子做了壞事,比如偷玩具或撒謊,父母如果以閱讀作為懲罰手段,孩子便會厭惡閱讀。記得去年過年時,我遇見她們母女。閑聊間,小女孩把手中的幾個紅包交到媽媽手中,說:“媽媽,你看我收到了這么多紅包,說明我是個很棒的孩子,你獎勵我一本繪本吧!”旁人忍不住感嘆——這媽媽的教育真特別!3、每周必去圖書館年初時,我和孩子在圖書館遇見她們母女。小女孩腿上纏著紗布,一問才知道——小女孩從滑梯摔下,腿擦傷得不輕。“怎么不在家里休息呢?”我記得從她們家坐地鐵到圖書館要1個多小時。這位老師媽媽苦笑:“閨女說一定要來圖書館,她說約了一位小朋友一起閱讀森林大冒險……”去過圖書館的父母們都知道——圖書館的閱讀氛圍很好,所有人都在埋頭閱讀。親子閱讀區的孩子,不是窩在大人懷里聽故事,就是自己翻著繪本入神地看。這就是閱讀氛圍!我們也知道,小朋友的“從眾效應”比大人們更為強烈,看見圖書館里別的小朋友都在閱讀,年幼的寶寶會模仿,即使他們常常把書倒轉“看”;稍大的孩子也會好奇地加入——究竟有什么有趣的東西,能讓其他小朋友如此投入……所以,父母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讀興趣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 幼兒說曾經介紹過芬蘭父母的做法,芬蘭被人譽為“閱讀之國”。寶寶們0歲開始接觸“閱讀”,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閱讀角”,屋外,則是分布密集的社區圖書館或流動圖書館。你總能看見年輕的芬蘭爸媽推著嬰兒車或背帶兜著小孩兒,在圖書館的兒童區里盡情“玩”閱讀……在芬蘭,沒有孩子不喜歡閱讀,這便是閱讀氛圍的好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這個目標,對有些父母來說,如同遙遠天際的星星——可望而不可觸及;而對有些父母來說,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像樹上的蘋果——有方法總能摘到。那么,你是哪一種?
/ 文 |/ 貓杞/ 一位認識的學妹今年畢業,要去找工作,特意來向我咨詢:學姐,進公司工作之后,平時要注意什么啊?我想了想,對她說:“少說話,多做事。”/ 古語有云:言多必失。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謹言慎行,職場中就更應如此。所謂禍從口出,那些不會說話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是被嫌棄的對象。/ 就拿我自己來說,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隔壁部門的一位同事,工作積極性很高,但很多人卻都不愿意和他共事,原因便是他太不會說話,經常得罪人。/ 前段時間,一名女同事懷了孕,有人在微信群里問她懷孕是什么感覺?她開玩笑說:還是不要想不開去生孩子了,感覺自己的肋骨都要斷了。一眾單身同事不禁發出感慨,又關心起她的情況。/ 這時,他卻冷不丁地來了一句:現在打掉還來得及。/ 也是那位女同事脾氣好,或者礙于場合,最終沒有發作。但這句話,卻著實讓大家都惡心了一番。/ 且不提這句話帶不帶有激怒對方的惡意,也不說在對方孕期內,這樣的話太不吉利。單論,在包含領導在內的部門微信群中,這種話說出來是否合適——短短一句話,就暴露了自己的低情商,實是損人不利己之舉。/ 他的“壯舉”也并不止這一件,他時常在部門微信群里發表驚人言論。談到日本,他就說,日本人怎么了,不過就是徐福帶過去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當討論到一件“男子不滿小姨子交往多位男性,用磚頭將其砸死”的社會新聞時,他更是出言不諱:小姨子可是姐夫的半邊屁股,怎么能交往別的男性呢?/ 也許在他自己看來,這是活躍氣氛的俏皮話,但這種令人不適的過頭玩笑,卻讓他受到大多同事的排斥。他的職業發展也因此受挫,領導取消了本來考慮給他的晉升機會,因為大家都不愿和他在一個團隊工作。/ 即使工作能力被認可,但說話能力卻始終是阻礙在他職場道路上的一個大問題。/ 學會說話,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因為心直口快不是沒素質的擋箭牌,“我這人就是愛開玩笑”也并不能成為說話不經大腦的借口。/ / 職場如戰場,學會說話,至關重要。/ 最近在看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軍師聯盟》,劇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司馬懿也不是諸葛亮,而是楊修。/ 楊修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卻是典型的“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他的頂頭上司曹操,心機深沉、詭計多端,而楊修在面對曹操時,卻總是自作聰明,說話不過腦子,最后才落了個悲劇收場。/ 當時曹操收到了一盒酥,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桌子上,別人都不解。楊修見了,自作主張,把酥和大家分吃,并解釋說:一合酥,即一人一口酥。怎么敢違丞相之命呢?/ 曹操當時雖然一笑置之,其實心里已經不悅。他認為楊修不把他放在眼里,還賣弄小聰明,讓人生厭。還有一次,曹操害怕自己遭人暗算,于是聲稱自己喜歡“夢中殺人”,有天晚上他的侍衛替他蓋被,他一躍而起,殺了侍衛。第二天,卻假惺惺地故作不知,別人都相信了他“夢中殺人”的言辭,只有楊修“聰明”地指著死者說:“不是丞相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 大庭廣眾之下,曹操的虛偽和殘忍被他揭穿,越發引得曹操對楊修大加厭惡。/ 后來,就是著名的“雞肋”事件。曹操率幾十萬大軍攻打蜀國,但是卻連吃敗仗,他進退兩難,想撤兵,但又覺得沒法交代。/ 一天晚上,廚師給曹操送了一碗雞湯來,他夾了一筷子,只夾上一塊雞肋。這時將軍前來求見,問曹操今夜營中的口令是什么,曹操自言自語地說:“雞肋。”/ 這話一傳出去,楊修立刻命令軍士收拾行裝,準備返程。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說明丞相把蜀國比作雞肋,他內心已經萌生退意啊。”/ 曹操聽說后大怒,當即宣布,以“擾亂軍心”之名,將楊修斬首。聰明一世的楊修,終被自己的聰明所誤。/ 知乎上有位答主評價道:“他死在太過聰明又一身傲骨,他死在永遠憋不住話”。的確,楊修的悲劇結局,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 /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兩件事:說話和閉嘴。/ 公司不是家里,沒有人有義務包容你的心直口快。如果崩不緊心里這根弦,小則得罪同事,大則丟掉工作。正如前段時間曾在微博被熱議的一個匿名吐槽一樣,投稿人正是失去了說話的分寸,最終落得一個不愉快的下場。/ / 再好的朋友之間開玩笑也要把握分寸,何況是本就沒那么熟絡的同事甚至領導,別人的好脾氣,并不是你亂說話的理由。只要對方因為你開的玩笑而生氣了,你就應該馬上反省道歉,而不是指責對方玻璃心。/ 若你才華橫溢,因此恃才傲物,在職場中尚有可以得罪人的底氣,但如果資質平庸,又習慣一根直腸通大腦,那沒有人會愿意容忍你。/ 在公司的口無遮攔,并不會讓人覺得你真性情,只會令人想敬而遠之,甚至也難有出頭之日。因為領導在提拔一個人時,看的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其情商和溝通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學不會好好說話,那注定也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 / 高情商的人,都很會說話,談話間令人如沐春風,他們會在說話之前權衡利弊,考慮到這句話帶來的影響,從而達到一個讓每個人都舒服的平衡點,這樣的人也勢必會受人歡迎和愛戴。/ 反觀那些情商欠費的人,往往不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他們不明白:刻薄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口無遮攔和坦率是兩回事,沒有教養和隨性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更是兩回事。/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那些職位不高的人,越喜歡頤指氣使、引人不快,而那些真正成就大事的人,卻往往都平易近人,語氣和善,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臺灣主持蔡康永素以高情商著稱,在他出的一本書《說話之道》中,他這樣寫道:別人并不是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說話要避免太直接、太自我,應該注意講話的順序。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對自己的定位,以及你在別人眼里的形象。/ 事實上,學會溝通,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若連這點都坐不到,也注定無法在職場中前進更多,因為這樣的人贏不得好感,更無法服眾。/ 你的說話能力,決定了你最終能達到的職場高度。有些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暴露情商的把柄。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探索頻道雜誌苗栗哪裡訂富比士雜誌南投哪裡訂今周刊怎麼訂閱最便宜國際書展台時亞洲優惠訂閱價格
2020年遠見哪裡訂便宜 2020年科學人訂購優惠 遠見雜誌訂閱 免費送禮物? 時代雜誌太多國際新聞又不關我的事? 2020年2020國際書展彰化哪裡訂 2020年科普雜誌台北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師生訂閱優惠?大陸是否支持尼加拉瓜建運河引質疑? 讀者文摘訂購優惠 國際書展台時亞洲台中哪裡訂 TIME時代誰誌40期+遠見雜誌12期,訂閱優惠! 免費全年網路查TIME? 2020年親子天下苗栗哪裡訂 國際書展經濟學人桃園哪裡訂 遠見雜誌,師生價2800?考托福、GRE必讀雜誌?送大容量隨身碟?